IT资讯,给你最前沿、最全面、最牛逼的资讯。
当前位置:首页 >科技资讯

新京报评论:外卖商家使用料包 消费者不能被蒙在鼓里

来源:小问题时间:2018-11-18分享

唯有在速食包安全可靠、合法保质的基础上,不打折扣地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,才能完成速食包的合法性自洽。

唯有在速食包安全可靠、合法保质的基础上,不打折扣地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,才能完成速食包的合法性自洽。

图片来自视频截图。

这两天,估计选择“回家吃饭”的人要多了不少。因为媒体曝光了一家主供外卖的合肥速食包食品公司,让广大食客倒足了胃口。有视频显示,这家日销产品40万份的食品公司,不仅生产条件脏乱差,食品原料也很可能不合格。

16日晚,合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对此事通报称,正在对涉事企业进行全面检查,对在库的食品原料和成品,进行全面抽样送检。涉事企业也已主动要求停产自查。事情具体情况还有待相关部门调查清楚。

类似的食品安全现象,我们见过了太多。但这次问题突出在,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,我们不是“想不想吃”的问题,而是“想都没想”就吃了。连“联想”的权利都没有,这才是这次食品安全问题的可怕之处。

在越来越提倡透明厨房的时代,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,以速食包来代替店食,是餐饮文明的倒退,也是该领域权利生态的恶化。

图文无关,图片来自视觉中国。

当速食包抢占市场,现做和新鲜,对商家来说,同样是优势和竞争力,而对消费者来说,这也意味着选择和权利。

根据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规定,“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,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、产地、生产者、用途、性能、规格、等级、主要成分、生产日期、有效期限、检验合格证明、使用方法说明书、售后服务,或者服务的内容、规格、费用等有关情况。”

暂且不论速食包的质量和安全是否可靠,单就产地和日期这些最基本的信息,公众也有权利知道。因为,公众通常的认知是,这些饭菜是在这家饭店即时做的。如果它是提前远道而来的速食包,也就意味着生产地和日期都变了。这已经不是告知不告知的问题,而是告知错了的问题。而再进一步,消费者如果连它是不是速食包都不知道,又何谈什么“有效期限”?

事实上,这层遗失的知情权背后,还有一个对消费者极不公平的“误会”。点哪家外卖,很多时候就是冲这家店名字,或者招牌去的。举个例子,很多店都有土豆牛腩这道菜,我之所以选择了某家,可能就是因为我觉得这个品牌的好,结果你给我的却可能是“万变不离其宗”的批发速食包,这不是名不副实吗?

不用怀疑,商家当然可能乐见这种“误会”,但被蒙在鼓里的消费者,购买的显然不是想要的,这就是知情权没有被满足后的利益损失。那么,这种情况,算不算“所宣称商品与实际不符”呢?这个问题值得商榷和深究。

如果有一天,当速食包的概念及公众对其认知足够普及,当消费者像点其他饭菜一样,自然而愉悦地说,“给我来一份XX速食包!”那时我们才可以说,不用刻意强调这是速食包了。但问题是,这一天很可能不会到来,至少现在看不出人们对速食包的喜爱,只有恐惧和反感。

因此,唯有在速食包安全可靠、合法保质的基础上,不打折扣地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,才能完成速食包的合法性自洽;至于消费者愿不愿意选择,那考验的就是它的合理性自洽了。

最新推荐
    合作伙伴》
    后端前端小问题

    本站声明,一切来源于网络 有什么疑问或者冒犯,请联系媒体合作:@小五

    Copyright (C) 2017 滇ICP备17002246号-2 版权所有 小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