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肉类商品交易依旧传统低效?「肉交所」想用代采+自营B2B模式切入大而散的市场 我国肉类交易市
原标题:肉类商品交易依旧传统低效?「肉交所」想用代采+自营B2B模式切入大而散的市场
我国肉类交易市场大概在万亿元级别,但是目前肉类商品的交易主要还停留在传统线下模式,和所有传统大宗类商品交易现状一样,肉类商品交易中间商多、渠道杂乱、信息不透明程度较高,整体交易效率较低、成本较高。
看到这个痛点,创立于北京的肉交所开始了其肉类商品的B2B交易平台。
肉交所创始人王伟告诉36氪,虽然肉类商品交易量大,客单价高,但是由于中国目前冷链物流技术不成熟,并且和钢铁、塑料等大宗类商品相比,肉类属于非标化商品,因此上下游沟通流程较为繁琐,并且货源、渠道众多,目前市场上对于肉类交易一直没有出现太大的B2B平台。但王伟认为,虽然行业整体还处于需要教育的阶段,但是行业痛点明显,蕴藏着较大的机会。
肉交所于2016年10月上线,早期是以供求信息、行情资讯来切入市场。之后开放了代采购、联营商城等业务。今年10月上线了自营产品预订采购业务。
和大多数B2B平台一样,仅仅只是信息的撮合几乎没有意义,毛利很低,资金和数据都不过平台。因此肉交所主要靠的是代采购和自营产品来盈利。王伟告诉36氪,下游买方用户在平台上下单后,肉交所会负责整个商品的采购、物流等流程,肉交所主要从交易佣金和自营商品差价中获取利润。目前平台上的订单中有20%是代采购业务,80%来自自营业务,并且业务已经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城市。
王伟表示,由于自营模式对资金占用极大,平台还在起步阶段,无法支撑太多的自营产品种类,目前自营品类有进口的马肉和牛羊肉产品。
供应链方面,目前肉交所主要和第三方冷链物流合作,由于冷链物流领域本身没有太大的成熟企业,所以大多合作的是地区性的物流企业,物流费用一般由客户承担。而对于自营商品,肉交所分别在北京和山东有两个冷库,但平台一般采用的是预约购买制,肉品进口之后直接装车运到买方库中,因此目前对自己的仓储要求并不高。目前肉交所已经实现了盈亏平衡,月交易额500万元左右。
肉品交易行业目前的撮合交易平台有好肉网、先冻网等,主要做的也是资讯和信息撮合。由于行业目前还处于教育阶段,肉类B2B行业本质上是希望替代传统的交易流程,且市场大而分散,一家企业很难吃掉所有市场,更多B2B企业进入市场有利于市场教育。
王伟告诉36氪,肉交所进入市场的时间较早,并且王伟本身是互联网行业的连续创业者,有10年互联网推广经验,在平台推广和两个B端聚集上可以避免许多弯路。王伟认为,先发优势和团队是肉交所的核心竞争力。
目前肉交所有自己的网站和微信H5站,平台上代采购的供应商有200多家。网站有超过2万人的会员,其中有1万5千人属于买方,5000家是卖方。推广主要通过搜索竞价、微信群、QQ群等线上模式进行。
团队规模方面,目前肉交所有20人,分别负责技术、行政财务、推广和销售等业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