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融创新都是有代价的,关键是创新是否有利于提升市场公平和效率,以及如何控制代价和风险的范围和幅度。
[目前来看,现金贷的发展却出现了一些偏离,值得行业与监管方思考。现金贷虽普却不惠,监管方放任不管和一刀切,显然都不合适。金融创新都是有代价的,关键是创新是否有利于提升市场公平和效率,以及如何控制代价和风险的范围和幅度]
从10月18日趣店上市开始,短短一个月内,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已经有四家(趣店、和信贷、拍拍贷和简普科技-融360),中国互联网金融进入首个上市收获潮。
四家公司中有三家涉及了现金贷,股价都已破发。趣店和拍拍贷直接从事现金贷业务,简普科技则为现金贷公司导流。截至11月17日收盘,趣店和简普科技较发行价跌幅都在10%附近,拍拍贷也在前几天破发过。
股价破发,与近期美国市场的整体调整有关,但更多的还是市场对现金贷业务本身的争议和对其未来的担忧。现金贷“暴利、高利贷、暴力催收”的黑历史被不断曝光,宁波、重庆、上海和广东等地整顿现金贷的政策也被传得沸沸扬扬。虽然全国性的政策还未落地,但也早已山雨欲来风满楼。
不过,现金贷事实上却并没有那么狼狈。就在11月16日2017百度世界智能金融论坛上,百度高调宣布和农行一起推出现金贷产品AB贷。A代表农行,B代表百度,这也是双方6月合作以来第一款实质性产品。
当市场还在纠结“现金贷是魔鬼还是天使”之时,大佬们其实早已深深布局。互联网巨头蚂蚁金服的借呗、腾讯的微粒贷、京东的金条,传统银行里建行的快贷、招商银行的闪电贷等。
借贷是最传统的金融服务,需求极大,但借贷人群的覆盖率依然不高。2016年6月底的数据显示,中国有信贷记录的个人仅为3.8亿人。传统银行等渠道面临贷款难、流程长、放款慢等问题,纯信用类的现金贷就更难,笔者在几家银行的APP上借现金,经过测试通过的寥寥无几。
但互联网的出现,改变了信用类贷款的获客、征信以及风险管理方式,让信用类贷款的效率和覆盖度大幅提升,金额小、期限短和高频的现金贷就是首个爆品。
就像互联网改变传统经济、余额宝改变传统理财一样,现金贷或者说互联网信贷也将改变传统的个人信贷市场,大戏才开始。但目前来看,现金贷的发展却出现了一些偏离,值得行业与监管方思考。
首先是金融的公平性偏离。趣店今年上半年有10亿利润,去年净资产收益率是61%,暴利可见一斑。要知道,趣店借款人的利率都能控制在36%以内,不少现金贷平台的借款人成本超过100%。
现金贷借款人群多数为低收入群体,平台如此高的利润水平,显然有失普惠性,利润公平性出现偏离。
多数现金贷平台并没有BATJ和银行那么好的借款人用户,许多都是从零开始,因此需要用高利率来覆盖成本,这情有可原。但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,依然采用高利率的方式粗暴运营,并未在风控模型、差别定价上做多少改进,导致优劣质的借款人都承担了高利率。实际上,是用资质好的借款人补贴资质坏的借款人,而且整体的借贷成本也并未下降,这也有失公平性。
其次是监管的引导偏离。现金贷业务从2016年下半年爆发式增长,其间暴露出一些暴力催收、无力偿还、高利率等问题。
2017年4月,银监会、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分别发通知,提出对现金贷业务进行清理整顿,到今年10月趣店上市后,关于监管的传言再度密集,包括可能一刀切,开展业务必须持牌等。
现金贷是用互联网技术,解决更广泛人群,特别是缺少信用记录人群借款需求的一种业务,从获客、征信到风险管理等方面,对传统的信贷模式做了补充,也是实现借贷普惠化的可能路径之一。
目前来看,现金贷虽普却不惠,监管方放任不管和一刀切,显然都不合适。金融创新都是有代价的,关键是创新是否有利于提升市场公平和效率,以及如何控制代价和风险的范围和幅度。借款的公平性、信息的共享和保护、金融风险的扩散性、征信基础设施的建设,才是监管方更应着力的方向。
在宽松的监管环境和压抑的需求下,现金贷企业获得了大量的试错机会,甚至很多方面已经比欧美更具优势。显然这一比较优势不应停滞不前,而应让其迭代、升级、真正惠及更多人,那时的现金贷,则会获得另一种评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