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用商业空间连接内容创业者与消费者,「DNA Cafe&More」在上海开了5家店 联合办公在
原标题:用商业空间连接内容创业者与消费者,「DNA Cafe&More」在上海开了5家店
联合办公在国内已具备一定市场规模,行业格局趋于稳定,头部玩家在快速吸纳资本、圈地开店地,走规模化的路。而除了传统企业办公的模式,商业共享空间是不是有更多想象力呢?
答案是肯定的,针对C端,越来越多的创意市集、基于场景的消费空间与体验门店诞生;针对B端,垂直领域的办公场景则可以聚合上下游的企业,提供更多基础设施与资源撮合,做比传统联合办公更深度的事。近期DNA Cafe & More的第五家店在上海开幕,他们就在尝试同时做这两件事。
DNA品牌于2015年创立,已经在上海运营了4家基于垂直领域的共享空间,以风尚实验为主题的DNA Café&More,以创意办公为主题的Coffice, 以活力健体为主题的Coffit, 阅读不眠为主题的Coffever,和以影像展映为主题的Coffil,分别位于上海黄浦、长宁、徐汇、杨浦等核心商区。将网红咖啡馆、24小时图书馆、独立料理人快闪厨房、主播微影棚、匠人走廊、光影美术馆、花艺、健身、民宿、酒吧等体验式的业态与办公结合,高频发起跨界主题活动,瞄准聚合Design&Art社群。
最近开幕的新店名为「像上DNA Coffilm」,与主持人陈辰合作,是基于「短视频、影视」的主题共空间。位于上海静安区,占地1500平米,分上下两层,一层为影像商业体验空间,二层为短视频垂直领域共享办公空间。
针对B端影视行业团队,在共享办公区之外,空间内还设有视频云体验区、公共审片室、主播微影棚、后期制作室等,都配备了专业设备。针对C端,除了观影、社群沙龙等活动,DNA还设有光影美术馆、潮流快闪商店、Café & Bar等共享体验区。
值得一提的是,DNA Cafe & More采用招商前置的模式,在前期确定空间主题的情况下,选择行业上下游的非竞争企业,针对企业需求倒推空间设计装修方案,控制成本,实现企业直接拎包入驻。同时,DNA Cafe & More采用保底分成的租金模式,企业前期缴纳一定的保底租金,同时根据营业收入获取相应比例的销售分成。
创始人柯翔告诉36氪,他们对企业的前期甄选与后期盈利要求很严格,在一定时间后,即使他们在经营不善的情况下愿意交租,DNA Cafe&More也会因为营业目标增长未能达标而启动清退机制,DNA单个空间能够做到24个月内收回成本。
柯翔表示,DNA视规模化扩张的头部共享空间为合作方而非竞品,除了在自己的空间,DNA咖啡与空间运营是独立的团队,(主要售卖客单价比星巴克略高的手冲咖啡和糕点),他们将为更多大型空间设计规划「共享大堂」,将创意精品咖啡店入驻其中。
DNA的经营模式是单店与股东(如商业地产方)合作,出让49%股份,其余51%由顶层公司占股。顶层公司收取每店10%-18%营收的运营管理费、单店分红,并100%控股DNA咖啡。
此前顶层公司曾获个人天使轮融资,并正在寻求Pre-A轮融资,计划在今年内开第6家店,2018年增开4家店和20家单体DNA Cafe。
在团队方面,目前DNA顶层公司共有20多个员工,创始人王柯翔为英国城市规划硕士归国的建筑师,长期为万达、绿地等开发商提供各种地产场景营销设计方案,并参与上海K11新世界商业中心场景、上海喜马拉雅中心及卓美亚酒店景观设计等案例。